 » 内容
 » 内容
				国合团队取得城市水环境改善理论与技术研究多项突破
2019-06-05
2018年4月2日,陕西日报就国合团队在城市水环境改善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多项突破进行了专题报道,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陕西日报专题报道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日益严峻的水环境问题,国合环境研究院院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晓昌教授率领团队结合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城市内湖氮磷去除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在水体的水质评价和水质保障技术层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成果,为城市内湖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改善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许多城市加大城市内湖的修复与建设力度,使城市面貌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城市内湖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加之水量更新周期长,富营养化所引起的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湖体的景观效果,成为城市水环境的新问题。 
    
	基于对国内26个省市区共189个城市内湖的实地调研,王晓昌教授团队研究建立了城市内湖水质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城市内湖富营养化控制和景观功能保障技术指南》,在揭示自然水文循环动态平衡规律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法则扩展应用到城市水系统,提出了城市水循环代谢理论和构建新型城镇水环境系统模式的方法。 
   
与此同时,该团队还研发了以物化—生化—生态技术融合为特征的城市水体污染负荷削减和自净能力强化系列新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时空交替内源反硝 化生物过滤技术”既适用于城市水体入流或旁路循环高效脱氮处理,又为多元复合式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提供了强化脱氮的技术途径。该技术应用于天津临港工业区生态公园高氮人工湖旁路生物脱氮技术示范工程,为缺水城市利用污水厂尾水营造水生态景观提供了范例。
	
	
天津临港生态湿地示范工程
	
“廊道整流梯级浮床生态脱氮除磷技术”和“强化结合部生化物化处理的多级塘链生态脱氮除磷技术”能实现城市水体原位水质净化中的多元化技术集成,大幅度提升了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该技术应用于杭州西湖龙泓涧主流五级塘多级廊道式生物脱氮处理强化,为西湖入流的营养盐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杭州西湖龙泓涧示范工程
	
该研究成果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障“八水绕长安”工程建设需求,团队提出河湖体系水循环增效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系统方案,为该项目的水资源保障和营造健康水环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结合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为渭河沿岸2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方案,同时将多元复合式人工湿地生态技术应用于皂河入渭水质改善大型人工湿地建设。
	

